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7-23 16:45
来源:本站
□朱述耀
近日,从省慈善总会获悉,恩施市积极创新慈善募捐形式,构建“慈善+旅游”新模式,探索形成“政府引导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社区慈善治理新模式。2022年以来,该市慈善累计接收捐赠2372.25万元,支出1712.07万元,交出了一份浸润民心的公益答卷。
慈善为人人,人人可慈善。作为政府主导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,慈善事业是民间力量自愿开展的无私奉献活动,是社会温情的生动写照。当意外突至、灾难降临,那些陷入困境的家庭往往孤立无援,此时慈善的援手便如雪中送炭,既能解燃眉之急,更能重燃生活希望。这份温暖须臾不可少,唯有久久为功,才能让慈善的根系扎得更深、枝叶长得更茂。
要让慈善之花遍地绽放,需要深耕宣传引导的土壤。要大力推进慈善进机关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农村、进家庭,通过生动案例讲解、公益故事分享,让更多人明白慈善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,而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意传递。当“慈善有益社会、奉献成就美好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方能凝聚起“人人愿为、人人能为”的广泛共识。
要让慈善之力持续壮大,需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。党员干部当率先垂范,以实际行动带动群众参与,每一份爱心都是一粒种子,能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。积沙成塔,聚腋成裘,唯有众人拾柴火焰高,才能让慈善协会从“小水滴”汇聚成“大江河”,真正成为守护民生的重要力量。
要让慈善之路越走越宽,需要激活创新创造的动能。恩施市探索的“慈善+旅游”模式,正是将地方特色与公益事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。要继续打破思维定势,壮大志愿队伍,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,完善“政府引导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”的治理体系,让慈善从“被动捐助”转向“主动参与”,从“单一帮扶”迈向“多元共治”。
慈善事业是丈量社会文明的标尺,更是温暖人心的阳光,只要用心耕耘、创新求索,慈善之花必能在恩施大地上常开不败。